炎炎夏日,高温高湿的天气不仅让蛋鸡容易“中暑”,导致采食量下降、营养摄入不足,还使鸡舍和饲料成为霉菌滋生的温床。采食量下降直接影响产蛋率和蛋壳质量,而霉菌毒素的侵袭更是对蛋鸡健康的隐形威胁,可能导致产蛋率暴跌、免疫力下降甚至肝肾损伤。为帮助养殖户应对夏季挑战,本文将详细介绍夏季蛋鸡饲料调整的科学方法,同时提供鸡舍霉菌防控的实用策略,帮助蛋鸡安然度夏,保持高效生产性能。
一、夏季蛋鸡饲料调整:营养精准,应对热应激
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蛋鸡的采食量普遍下降10-20%,这使得饲料的营养浓度和喂养方式的调整尤为重要。通过科学配方和灵活喂养,养殖户可以缓解热应激,保障蛋鸡的健康和产蛋率。
1. 提高饲料“质量”,精准调配营养
由于蛋鸡夏季采食量减少,每一口饲料的营养价值必须最大化。
(1)优化能量来源:增加“好脂肪”,减少碳水化合物
高温环境下,蛋鸡对能量的需求不变,但消化碳水化合物会增加体内产热,加重热应激。建议在饲料中用2-3%的植物油(如大豆油或玉米油)替代4-6%的玉米,不仅能提高饲料适口性,还能延长饲料在肠道的停留时间,促进消化吸收。植物油的添加还能刺激蛋鸡多采食,弥补采食量不足。
注意事项:脂肪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氧化变质,需在饲料中添加乙氧喹或BHT等抗氧化剂,确保饲料新鲜。抗氧化剂的推荐添加量为每吨饲料100-150克。
(2)蛋白质“求精不求多”,氨基酸平衡是关键
蛋白质消化会产生较多热量,过量添加不仅增加蛋鸡体温,还可能引发肠道负担。因此,夏季应减少杂粕、鱼粉等消化率较低的蛋白原料,优先使用豆粕等优质蛋白源,同时控制蛋白质总量在16-17%之间。为弥补采食量下降带来的氨基酸不足,建议额外补充10-15%的蛋氨酸和赖氨酸,这两种氨基酸不仅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还能增强蛋鸡的抗热应激能力。
氨基酸平衡: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比例应控制在1:2.5左右,确保氨基酸搭配均衡,避免单一氨基酸过量导致代谢紊乱。
(3)矿物质动态调整,保障蛋壳质量
高温会导致蛋壳变薄、易碎,钙和磷的供给尤为重要。建议将饲料中的钙含量从3.5%提高至3.8%-4.0%,但不宜超过4%,以免引起腹泻。钙源推荐使用2/3小颗粒状(如贝壳粉或石粉),1/3细粉状,以延长钙在肠道的吸收时间。磷的含量也需相应提高,推荐使用颗粒状磷酸氢钙,保持钙磷比在4:1至5:1之间。
此外,锰、硒、镁等微量元素在高温下消耗加快,吸收效率降低。建议根据采食量下降比例(通常为10-20%),将这些元素的添加量提高15-20%,以满足蛋鸡需求。
(4)维生素加倍补充,强化抗应激能力
维生素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分解失效,尤其是维生素E、C和B族。建议将维生素E和B族的添加量提高至平时的2-3倍,维生素C每吨饲料至少添加200-300克。维生素C不仅能提高蛋壳强度,还能通过抗氧化作用缓解热应激,增强免疫力。
补充建议:选择稳定性高的包被型维生素制剂,避免因高温储存导致活性损失。
(5)电解质平衡,减少次品蛋
高温会扰乱蛋鸡体内电解质平衡,增加次品蛋比例。建议在饲料中添加0.15-0.30%的氯化钾和0.3-0.5%的小苏打(碳酸氢钠),可降低1-2%的次品蛋率,同时提高2-3%的产蛋率。小苏打还能中和体内酸性代谢产物,改善蛋壳厚度。但需注意,添加小苏打时应减少饲料中食盐(氯化钠)的用量,防止钠离子过量引发水中毒。
(6)抗应激添加剂,提升免疫力
推荐使用智慧蛋鸡平台的产品,如智慧多糖、蛋多蛋好、盛福莱等。这些添加剂富含多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改善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增强免疫力,缓解热应激。使用后,蛋鸡采食量可提高5-10%,产蛋率提升2-5%。
2. 优化喂养方式,顺应蛋鸡生理节律
科学的喂养方式能进一步提高饲料利用率,激发蛋鸡食欲。
(1)选择凉爽时段喂料
早晨(5:00-7:00)和傍晚(17:00-19:00)是气温较低、蛋鸡食欲较好的时段,建议在这两个时段集中投喂70-80%的日粮,剩余饲料在白天少量多次补充,养成蛋鸡在凉爽时段多采食的习惯。
(2)分时段供给“特殊料”
钙质补充对蛋壳形成至关重要,而蛋鸡对钙的需求在傍晚和夜间最高。建议将贝壳粉、石粉等钙源单独在傍晚(18:00-20:00)投喂,既能满足蛋壳形成需求,又不干扰其他营养的吸收。
(3)改善饲料口感,刺激食欲
高温会降低蛋鸡对干粉料的兴趣,建议采用湿拌料(水料比1:1.5)或增加匀料次数(每天3-4次),提高饲料适口性。此外,晚上延长1小时灯光(光照强度10-15勒克斯),并确保充足饮水,可提高采食量5-8%。
(4)添加开胃剂,提升采食量
在饲料中添加0.1-0.2%的香味剂(如大蒜素)、辣味剂(如辣椒素)或酸化剂(如柠檬酸),能显著提高蛋鸡食欲。酸化剂还能改善肠道pH值,促进消化吸收。
二、夏季鸡舍霉菌防控:防患于未然
三伏天的高温(36℃以上)和高湿(80%以上)使鸡舍和饲料成为霉菌的“培养皿”。霉菌毒素不仅导致饲料结块、发热,还会引发蛋鸡产蛋率下降、免疫抑制和肝肾损伤。以下是霉菌防控的全面策略。
1. 霉菌毒素的危害
霉菌毒素对蛋鸡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以下是主要毒素及其危害:
黄曲霉毒素:导致产蛋率下降10-20%,蛋壳质量变差,严重时引发肝脏坏死。
赭曲霉毒素:抑制免疫功能,降低疫苗保护效果,增加疾病风险。
玉米赤霉烯酮:引发肝肿大、肾损伤,影响蛋壳强度和颜色。
其他毒素:破坏肠道屏障,导致腹泻、饲料便,降低营养吸收率。
2. 原料管控:从源头杜绝霉变
饲料原料是霉菌毒素的主要来源,严格把控原料质量是关键。
(1)原料检测“三关”
采购玉米、大豆等原料时,必须通过以下检测:
水分关:水分含量≤14%,超标原料易发霉。
破碎粒关:破碎粒≤3%,破碎粒易吸附霉菌。
霉粒关:霉变颗粒≤2%,霉粒是毒素的直接来源。
(2)防霉剂使用
自配料或长期储存的饲料,建议在生产时添加防霉剂(如丙酸钙或山梨酸钾,添加量0.5-1.0kg/吨)。对于料塔储存的饲料,防霉剂尤为重要。
3. 仓储管理:保持干燥通风
高温高湿是霉菌生长的温床,科学的仓储管理能有效降低霉变风险。
(1)防潮措施
使用托盘将饲料垫高20-30厘米,避免直接接触地面或墙壁。仓库地面铺设防潮膜,墙壁涂刷防水涂料。
(2)定期检查
每周翻堆1-2次,及时剔除结块或发热部分,防止交叉污染。使用温湿度计监测仓库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下。
(3)通风降温
保持仓库和鸡舍通风,必要时使用除湿机或风扇降低湿度。料塔加装遮阳网,内部设置通风管道,保持饲料温度低于30℃。
(4)水帘管理
夏季使用水帘降温时,需定期清洗水帘(每周1次),防止霉菌滋生。水帘使用后,鸡舍湿度可能上升,需加强料槽清理,避免饲料霉变。
4. 饲喂策略:少喂勤添,保持新鲜
科学的饲喂方式能减少饲料在料槽中的暴露时间,降低霉变风险。
(1)少喂勤添
每次投料量不超过4小时采食量,每天投喂4-5次,减少饲料残留。
(2)避开高温时段
夏季尽量在早晨和傍晚投喂,避免正午高温(12:00-14:00)加料,防止饲料受热变质。
(3)料槽清理
每天至少空槽1小时,用干刷清理残料。每周用0.1%过氧乙酸溶液擦洗料槽,保持干燥清洁。
(4)水线消毒
水线易滋生绿藻和霉菌,建议每周用0.03%过硫酸氢钾复合物冲洗1次,冲洗后用清水漂洗,避免药物残留。
5. 环境控制:优化鸡舍微气候
良好的鸡舍环境是霉菌防控的基础,需从通风、湿度和氨气浓度入手。
(1)通风与湿帘
采用纵向通风系统,维持鸡舍风速2.5-3.0m/s,配合湿帘降温,确保鸡舍温度控制在24-28℃,相对湿度低于65%。
(2)氨气控制
氨气浓度超过15ppm会刺激蛋鸡呼吸道,降低免疫力。建议安装氨气检测仪,超标时立即启动应急通风。
6. 生物解毒:快速应对霉菌毒素
一旦发现霉菌毒素污染,需立即采取解毒措施。
(1)长期防控
高温高湿季节,推荐使用生物型脱霉剂(如酵母细胞壁多糖或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添加量1.0-2.0kg/吨),可吸附和降解多种毒素,安全高效。
(2)紧急处理
发现饲料结块或鸡群异常时,立即停用可疑饲料,改用蒙脱石(1.5kg/吨,连用不超过5天)吸附毒素。同时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0.5%)和维生素C(100mg/L),增强肝脏解毒能力。
(3)恢复期管理
毒素清除后,连续7-10天补充复合维生素和电解质,修复肝肾功能,促进产蛋恢复。观察鸡群状态,必要时咨询兽医。
三、综合管理:饲料调整与霉菌防控协同并进
夏季蛋鸡养殖需将饲料调整与霉菌防控相结合,形成系统化管理方案:
制定动态饲料配方:根据蛋鸡采食量、产蛋率和环境温度,每周调整一次饲料配方,确保营养精准供给。
建立环境监控体系:安装温湿度计、氨气检测仪,实时监测鸡舍环境,及时调整通风和降温设备。
强化员工培训:提高饲养员对霉菌毒素危害的认识,规范原料采购、仓储和饲喂操作。
定期健康检查:每月检测蛋鸡血清霉菌毒素水平,评估饲料质量和防控效果,及时优化管理措施。
四、总结
夏季高温高湿对蛋鸡养殖提出严峻挑战,但通过科学的饲料调整和全面的霉菌防控,养殖户可以有效缓解热应激,降低霉菌毒素风险,确保蛋鸡健康和高效生产。饲料调整需注重营养浓度的精准调配,喂养方式要顺应蛋鸡生理节律;霉菌防控则需从原料、仓储、饲喂到环境管理全链条入手,防患于未然。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让蛋鸡舒舒服服度夏,产蛋率和蛋壳质量双双提升,为养殖户带来稳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