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群安全度夏管理要点 _ 播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蛋鸡群安全度夏管理要点

2025-07-31       

对于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来说,应激是常见的问题之一,尤其是进入暑期之后,热应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会愈加严重。为防止鸡群发生热应激,确保鸡群安全度夏,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强化通风换气,改善营养配比,增加饮水供给,添加抗应激药物等措施来预防。现将其管理要点介绍于下,供同仁参考。

1  高温热应激带来的危害

入夏以来,气温居高不下,伏天暑湿更盛,鸡群频受高温“烤验”,热应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日趋严重

鸡群出现热应激后,会导致蛋鸡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增加,产蛋量减少,且蛋体变小,蛋白变稀,蛋壳变薄,软壳蛋、破蛋数量明显增加,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和蛋品质量;同时,长期处于过强的热应激状态,还会造成鸡体重要器官受损,导致鸡群抗病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新城疫、禽流感等各类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胃肠系统疾病,严重的往往会导致死亡。

1.1 采食量明显减少

研究发现,在15℃~27℃的适中温度范围内,温度与采食量呈正相关;当气温在28℃以上时,温度和采食量呈负相关,在28℃以上,气温每上升1℃,采食量下降1.5%2.0%。因此,当环境温度超过28℃左右时,若不注意防暑降温,蛋鸡极易发生热应激,抑制部分采食中枢的兴奋,导致采食量降低,饮水增加,排出稀粪。

1.2 产蛋性能快速下降

研究表明,蛋鸡最适宜的温度是1824℃,在该温度下能够达到最高的产蛋效率。当气温在28℃以上时,气温每上升1℃,蛋重下降0.2克~0.3克,不合格蛋增加1%。蛋鸡发生热应激时,生理代谢紊乱,消化吸收能力降低,营养摄入量减少且失衡,导致产蛋率下降、蛋白变稀、蛋重减轻、蛋壳变薄,同时软壳蛋、破蛋数量明显增加。

1.2.1  高温应激导致生理代谢紊乱:引发血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因酸碱失衡),甲状腺激素减少,降低代谢速率,影响卵泡发育和蛋的形成,导致产蛋减少。

1.2.2  营养摄入量减少且失衡:由于采食量降低,能量、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D等的摄入量减少,营养物质失衡。同时,由于机体饮水量明显增加,会降低肠道内消化酶的浓度,缩短食物通过消化道所用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使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受到影响,尤其是大量的氨基酸消化率明显降低,引起蛋壳变脆、变薄,且表面粗糙,导致破蛋率提高。

1.3  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甲状腺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新陈代谢的速率,在高温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到抑制,鸡的甲状腺素分泌减少,会加速蛋白质分解,肠道酶活性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营养吸收不足,导致增重减慢,体重降低。

1.4  加剧疾病死亡风险

蛋鸡无汗腺,主要依赖呼吸散热,持续高温高湿首先易引发急性中暑,升高热应激死亡风险。研究表明,当温度持续升高,达到32℃左右时,蛋鸡体温骤然升高,表现张口喘息,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冠髯发绀、潮红,肌肉震颤,甚至导致批量死亡。

同时,高强度的热应激,会导致法氏囊、脾脏等免疫器官萎缩,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降低,极易诱发新城疫、急性支气管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此外,高温高湿环境促进病原微生物滋生,导致肠道疾病如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以及球虫病等发病率不断增加。

2  强化通风换气,创造舒适环境

夏季高温酷热,确保蛋鸡安全度夏的关键技术要点首先是要注意防暑降温,搞好鸡舍通风和温湿度调控。

2.1  加强通风和湿帘降温

2.1.1  湿帘+纵向通风:安装有通风设施和湿帘的鸡舍,要增加风机的运转时间,缩短通风间隔时间同时,在进风口挂湿帘以降低鸡舍温度;目标温度30℃(湿帘水温2025℃,避免过冷应激。

2.1.2  自然通风:采用自然通风的鸡舍,要打开门窗,增大空气流通量;或采用纵向通风法降温:先关闭门窗,在鸡舍的后门(出粪门)设置排风口,在前门(进料口)设置进风口,在排风口处根据舍内的空间均匀合理地设置一定数量的排风扇,沿鸡舍的纵轴进行通风,比横向通风可降低3-5℃;同时,凌晨至清晨加大通风量,降低热蓄积。

2.1.3  湿度管理:要求相对湿度70%,避免湿帘过度使用导致高湿(湿度过高会抑制呼吸散热)。当气温超过32℃时,可采用旋转式喷头喷雾器向鸡舍的顶部或墙壁喷水,还可选用高压式低雾量喷雾器向鸡体上直接喷水,不宜向整个鸡舍内喷水;每天在温度高时可喷水2-3次,也可在进风口处设置水帘,使空气温度降低后再进入鸡舍效果更佳。

2.2  遮阳与隔热,降低鸡舍辐射热

用浅色材料作屋顶和舍内墙壁表面,也可在鸡舍屋顶上搭建隔热层,或将屋顶涂成白色,覆盖反光膜,安装遮阳网,减少阳光的热辐射,一般可降低舍温3-5℃。

通过绿化遮阴的方式来降低辐射热。做法是在鸡舍的周围种植树木和草坪,在鸡舍的朝阳面或运动场中搭设凉棚,种植丝瓜、南瓜等藤本植物进行遮阴;同时,鸡舍周围不铺设水泥地面。

3  加强日常管理,降低饲养密度

3.1  调整饲喂时间

避开高温时段,早晨5:00-7:00和傍晚17:0019:00集中投喂,可增加鸡的采食量,减少鸡群活动量,使鸡只尽量处于安静状态。

3.2  实行早期光照法

蛋鸡光照时间为16.5小时,可选用在早晨4点开灯,晚上8点半关灯,开灯后10-15分钟喂料;光强度不要过强,以满足鸡只看见采食为宜。

3.3  降低饲养密度

一般平养由每平方米6-7只减少为每平方米3-5只,笼养鸡减少20%左右,平养鸡群规模以150-200/群为宜;群与群之间用栅栏或网子隔开,以保证鸡只适宜的生活空间。

3.4  减少操作应激

更换饲料应循序渐进,121121三段进行,保持饲料质量稳定;固定工作程序,开灯、喂料、饮水、清粪、消毒按时进行,防止打乱“生物钟”;饲养员在舍内的各项工作要轻轻进行,避免噪音干扰,以降低鸡的恐惧感,尤其是中午时段尽可能让鸡多休息,少打扰,防止炸群。

4  调整饲料配方,强化营养管理

蛋鸡在热应激下采食量会减少,应适时调整饲料配方,适当增加饲料营养物质浓度,以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水平,确保营养均衡。

4.1  能量提升

适当添加油脂,提高饲料能量水平。夏季高温环境下,蛋鸡能量需求较高,而蛋鸡常规能量饲料主要是玉米,其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碳水化合物产热多,脂肪产热低,碳水化合物热增耗高于脂肪,可以用部分脂肪代替碳水化合物,延长饲料消化时间,脂肪(如豆油)添加量一般是1%-2%;也可以通过添加胆汁酸,缓解热应激,提高蛋白、脂肪的代谢,维护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油脂的消化吸收利用率

4.2  蛋白质优化

视热应激程度而定。当家禽出现轻微的生产性能下降(采食量和产蛋率)时,可以适当提高粗蛋白质水平0.5-1个点,同时补充适量氨基酸;当出现高温高湿严重热应激时,需适当降低粗蛋白质水平,通过添加蛋氨酸、赖氨酸(提高1020%)等合成氨基酸平衡必需氨基酸,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减少代谢产热,避免影响蛋重和产蛋率。

4.3  钙磷强化

蛋鸡发生热应激时,其血浆中钙、磷浓度会随着采食量的降低而不断减小,同时机体内还会大量流失碳酸根离子、氢离子以及钾离子等,因此要及时进行补充,注意日粮离子平衡。一般钙的用量可以提高至4%-4.5%(贝壳粉与石粉比例2:1),有效磷可以提高至0.4%- 0.45%,以保障蛋壳质量。

5  提供清洁饮水,满足机体需求

夏季高温时,鸡的饮水量明显增加,目的是通过多饮水以求得暂时的凉快。因此,夏季饮水不仅要充足、新鲜、卫生,尤其要使水温降到27℃以下的常温。

鸡的饮水量主要取决于饲料消耗量和温度。据测试,15.6℃时鸡的饮水量为饲料消耗量的1.8倍,21℃时为2倍,26.5℃时为2.8倍,32℃时为4.9倍。因此,无论是笼养和平养,在夏天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饮水器具充足,高度合适,分布均匀,保证每只鸡都能喝足清洁的凉水

同时,注意饮水卫生及器具的清洁,一般应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每2小时换水一次,每天定期刷洗饮水器具1-2次;也可以通过酸化剂,定期清理蛋鸡水线,减少水线内生物膜和霉菌的危害,达到双酸清洁的目的,降低蛋鸡热应激。

6  添加抗应激物质,缓解热应激

6.1  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

维生素C参与蛋鸡胶原组织的生成,从而促进蛋壳的形成,合理补给维生素C,能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增加蛋壳的厚度,降低破蛋比例和料蛋比,添加量为 200/吨料;添加维生素E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热应激,添加量为50-100/吨料。

6.2  添加碳酸氢钠

夏季高温热应激时,容易引起蛋鸡代谢性酸中毒,在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可消除这种影响,用量为2-3公斤/吨料。

6.3  添加氯化铵

在饮水中添加0.3%的氯化铵,能够有效缓解蛋鸡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同时调节体内酸碱平衡,也具有抗热应激作用。

7  提前免疫预防,强化健康管理

7.1  强化免疫

夏季来临前1-2个月,要按照免疫程序,提前做好新城疫、禽流感以及其它呼吸系统疫病和肠道疾病的免疫预防。

7.2  肠道保护

在饮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等,以改善肠道菌群环境,吸附毒素。

7.3  球虫病预防

夏季高温多湿,是蛋鸡球虫病的高发季节,为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可在饲料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保护蛋鸡肠道上皮细胞完整,降低球虫的感染;在鸡感染球虫病时,要减少日粮中麸皮和碳酸钙的用量,适当添加一些不溶性粗砂,有利于促进肠胃蠕动,增强球虫卵囊破坏能力;同时,使用抗球虫病新药如地克珠利或癸氧喹酯进行预防。

7.4  及时清便消毒

在高温多雨环境下,粪尿、污物易发酵腐败,孳生大量蚊蝇,引发疾病,除做好通风换气外,要随时清除粪便、污物,并彻底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搞好环境卫生,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和环境消毒,及时灭蝇灭蚊及鼠害,以控制重大疾病,稳定生产性能,提升养殖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