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新局势下家庭农场的发展之路 _ 播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养猪新局势下家庭农场的发展之路

2025-09-30       

在当下养猪产业中,家庭农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猪价持续下行,收益空间被严重压缩;跨区域运输要求的严格化,限制了市场销售灵活性,增加了运输成本;二次育肥与出栏体重的政策限制,打乱了养殖计划,影响了销售渠道严厉的环保政策加大了猪场建设与运营成本;非洲猪瘟等疫病风险高悬,加大了防疫成本并时刻威胁着养殖的成败。在这重重困境之下,家庭农场若想突出重围,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思维观念、养殖模式、疫病防控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刻变革与创新。

一、转变思维观念,适应现代化发展新需求

传统的家庭农场往往局限于养殖,缺乏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实现突围,首先需树立“链式思维”,强化合作共赢理念积极与其他农场、合作社、上下游企业组建联合社或产业联盟,实现资源整合,形成规模效应。家庭农场之间可以组建养猪联盟联合采购饲料、兽药等物资,共同定制加工饲料,利用批量采购的优势降低成本;联合引进优质种猪,共同开展疫病净化工作,打造专业型自繁自养场共享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议价能力。家庭农场凭借自身经营灵活、责任心强的特点,优化养殖流程,提高养殖效率,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积极引入科技手段,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生产标准化、管理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建立联系,获取最新的技术资讯和培训资源,甚至合作开展研发项目。充分利用饲料、兽药、疫苗、种猪企业等产业链资源,主动邀请其技术专员到场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培训,解决实际问题。与专业的兽医诊断实验室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开展定期监测、抗体水平评估、药敏试验等,使疫病防控更加精准、科学,减少盲目用药。与大型饲料企业或专业营养顾问合作,根据猪场自身品种、阶段和当地原料情况,定制性价比最优的日粮配方,而非简单购买成品料。

家庭农场主应具备商业思维,不能仅仅把自己定位为养殖者,更要把自己当作商人,把猪场当企业深刻理解市场规律,关注市场动态,不再盲目跟风养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养殖策略,适时销售各阶段猪。也可以考虑发展绿色养殖,生产高品质猪肉,打造特色猪肉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创新养殖模式探索多元发展之路

家庭农场负责场地、圈舍建设及人力投入与日常饲养管理大型龙头企业提供猪苗、饲料、药品和技术服务,并统一回收商品猪,支付代养费。这种“公司 + 家庭农场”模式,家庭农场能专注于生产,而市场风险和销售由公司承担。有的模式还提供保底价,超额利润分成,极大保障了家庭农场的利益。

发展种养结合模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也是家庭农场转型的方向之一。一方面,可以利用猪粪生产沼气,作为农场的能源供应,沼渣和沼液则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施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种植的农作物又可以作为猪的饲料原料,形成一个封闭的生态循环系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三、强化猪群健康管理构筑养殖生命线

生物安全防控是猪群健康的关键防线。家庭农场应建立有效的外防输入、内防交叉机制,严格落实人员、车辆和物资进出管理制度,全方位做好隔离、消毒、防鸟、防鼠、防蝇工作,减少疫病传入风险。“全进全出”制度对于预防疫病传播至关重要。家庭农场在一批猪出栏后,要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烘干和空栏,再引入新的猪苗,避免不同批次猪之间的交叉感染。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疫病风险。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防止疫病扩散。同时,与专业的兽医团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高疫病防控的专业性和及时性。

四、应用生物发酵饲料降本增效新途径

饲料成本在养猪成本中占比高达60%-70%,采用生物发酵饲料是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有效手段。生物发酵饲料经过微生物发酵,营养成分更易被猪吸收,能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料肉比。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益微生物和代谢产物,能调节猪的肠道菌群平衡,增强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兽药使用成本提高猪群生长速度养殖效益。发酵饲料还能减少猪粪和臭气的产生,降低环保处理成本。

五、重视蓝耳病控制守护养殖效益

蓝耳病是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之一,严重影响猪群的健康和猪场的养殖效益。通过疫苗、化药、中药的合理使用,强化生物安全与环境控制,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和引种检测隔离驯化,分胎次饲养、批次化生产和多点饲养模式,精细化管理减少生产应激,以猪为本提供优质饲料和清洁充足饮水,提升猪群免疫力,确保蓝耳病稳定,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开展蓝耳净化工作

六、淘汰落后产能,提升猪场生产效率

在当前市场形势下,家庭农场要对自身的养殖设施、猪群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淘汰那些落后的产能。例如,保温、降温、通风、饲喂、清粪等效率和效能较低的设施设备和猪舍进行改造,对老化的用电、饮水管线进行更换,对繁殖性能差的母猪和生长性能差的商品猪果断淘汰,适当缩减养殖规模,降低市场风险,待市场行情好转时,再逐步扩大规模。同时,利用缩减规模后的空闲时间加强对养殖技术的学习和培训,提升自身的养殖管理水平。

七、储备技术人才猪场发展蓄力

人才是家庭农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着养猪业的现代化发展,对养殖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家庭农场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储备技术人才。可以从高校招聘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为农场注入新鲜血液。这些毕业生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带来新的理念和技术,推动家庭农场的创新发展。加强对现有养殖人员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培训,以提高养殖效率和经营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安全生产、疫病防控、饲养管理、饲料营养、风险控制、市场经营等方面。同时,要以人为先,做好对员工的关心关怀,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养殖人员的福利待遇和精神文化生活。

在当前养猪产业的严峻形势下,家庭农场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危机中也蕴藏着机遇。通过转变思维观念、创新养殖模式、强化猪群健康管理、合理应用生物发酵饲料、有效控制蓝耳病、淘汰落后产能、储备技术人才等一系列措施,家庭农场定能提升抗风险能力,实现突围与转型,在未来的养猪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为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