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和专业养殖户的突围和增效降本 _ 播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家庭农场和专业养殖户的突围和增效降本

2025-09-30       

2025年生猪养殖业正经历一段艰难时期。猪价持续低迷:自2025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行,截至2025年9月17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甚至跌至12.82元/公斤的近3年最低水平。

产能阶段性偏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为正常保有量的103.7%,接近产能调控合理区域上限。生猪养殖陷入亏损:受猪价连续下滑影响,养殖端补栏信心不足。仔猪外销和生猪价格同步大幅下滑,推动养殖端逼近全面亏损。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9月7公斤仔猪外销利润月均值已降至19.04元/头,自繁自养盈利月均值为26.36元/头,均接近成本线边缘,而仔猪育肥盈利为-73.92元/头,已亏损两个月。

这些困境背后,有供需失衡、饲料原料价格波动、疫病风险以及“猪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对家庭农场而言,唯有积极应对,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降本增效,才能穿越周期。

1 营养优化,精准喂养和增效降本

养殖业中,饲料成本通常占养殖总成本的65%-75%,是降本潜力最大的环节。

1.1推行低蛋白日粮技术: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在满足猪只氨基酸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日粮粗蛋白水平,做好豆粕减量替代。通过此技术,充分利用非常规原料,棉粕、菜粕、DDGS和米糠粕等非常规原料的应用,将其育肥猪日粮成本稳定控制在6.5/公斤以内。这不仅降低成本,也符合国家“节粮减排”战略。

1.2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  合理利用合成生物技术,有效利用食品工业副产物:如豆渣、米粉面条下脚料、临期面包等,经科学处理后成为优质饲料。科学处理农业废弃物:如秸秆、蔬菜叶、果渣,以及人工种植的皇竹草、构树等,经粉碎发酵后也可作为饲料补充。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非常规原料须注意处理工艺(如发酵)、营养平衡及潜在抗营养因子等问题。

1.3 应用精准营养方案:借助AI等技术,根据猪只不同品种、不同体重、不同生理阶段甚至健康状况动态调整营养配方,精准投料,精准饲喂。全方位做好AI猪精准营养管理方案,通过AI摄像头估重算法获取猪只体重,精准计算每日饲喂配方和采食量,实现了按体重而非日龄的营养供给,可使育肥猪饲料用量减少5-8%,出栏时间提前1周左右。

以下是传统饲养与AI精准营养方案的效益对比:

项目

传统饲养模式

AI精准营养方案

效益提升

饲料利用率

固定配方,转化率存在15%-20%优化空间

动态调整,料肉比有望优化至2.4:1甚至更低

每头猪节省饲料成本65元

出栏时间

相对固定

可提前约一周

加速资金周转,

减少养殖期间风险

劳动力效率

依赖人工经验判断

AI系统自动监测与决策

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人均管理效率

初始成本

较低

需投入AI设备及系统

1-1.5年可回本)

 

 

2 技术与设备升级,智能化,自动化赋能,提升养殖效率

对于家庭农场和养殖专业户来讲,提升智能化设备和技术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并改善猪群健康水平。

2.1智能环控与巡检  在猪舍安装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自动调节温度、湿度、通风,保持适宜生长环境。智能巡检机器人可24小时巡查,监测猪群体温、姿态、呼吸异常等,做到及时预警,及时排查隐患。通过智能环控和有效健康管理,可实现每头生猪节省养殖成本80-150元的效果。

2.2 AI估重与精准饲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AI正在逐步融入现代农业,养殖业的规模化生产中,AI估重无需人工赶猪称重,无应激,成本低。例如,广西扬翔应用的“精喂仪3.0”基于20万头母猪数据打造全周期精准营养模型,动态调整饲喂策略,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提升猪只健康水平和母猪产健仔率。

2.3智能化管理平台  利用猪场管理软件或电子管理系统的优势,集成生产、防疫、销售等数据,实现数字化管理。这些平台可提供数据分析、预警、远程控制等功能,帮助您更科学地决策,合理地生产、管理和经营。

3精细化管理,科学运营和合作共赢

面对行业困境,2025年1号文件明确提出“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并对生猪业方面提出更多针对性措施。政策支持下,各种创新合作模式不断涌现。

例如,山东、河南等地创新构建起“平台×放养团队×家庭农场”的运营模式(PAF模式),饲料企业与经销商纷纷转型参与其中,成功激活了闲置产能。

PAF模式是“产业链平台(Platform)×阿米巴服务团队(Amoeba)×家庭农场(Farm)”的一种运营模式。该模式脱胎于“公司+农户”,但与农户不是简单的“加法”关系,而是深度合作,形成有效的利益共同体。

该模式可以系统性地解决家庭农场和养殖专业户对技术,管理,生产,饲料,疫苗等的需求,整合资源,合作共赢。这种模式横向可实现中小养殖场户抱团一体发展,纵向可实现种业、饲料、加工等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为家庭农场提供了新的生存之道。

对于家庭农场而言,要有好种苗,好技术,好管理,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做好每个环节,才能发挥整体效益。

3.1优化母猪群效能:母猪是猪场的核心,关注母猪的胎次和体况,实施精准饲喂和繁殖,增加母猪的利用率和生产效能。

3.2要按照生产计划,做好批次化生产与全进全出:实施批次化生产管理(如周批次、三周批次),便于猪群管理、免疫保健和栏舍清洗消毒,减少疾病传播,提高生产效益。

3.3要全面做好数据驱动决策,记录和分析生产数据(如配种率、分娩率、断奶仔猪数、料肉比、死亡率等),找出生产中存在的管理漏洞,持续改进,根据改进效果,继续决策。

3.4 家庭农场更要重视生物安全,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这是降低疫病风险、减少兽药投入、稳定生产的基础。包括人员物资管控、车辆洗消、引种隔离、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

3.5 控制出栏体重:在猪价低迷期,适当降低出栏体重(例如从120公斤降至110公斤)可以减少饲料消耗,加快资金周转,顺应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