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母猪的饲料营养策略及饲喂方案(下)–哺乳母猪 _ 播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产母猪的饲料营养策略及饲喂方案(下)–哺乳母猪

2021-05-31       

摘要:哺乳母猪的饲料营养策略及饲喂方案,对母猪和仔猪的健康,以及之后生产性能的发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饲养者对于种猪新营养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猪的繁殖性能。本文主要针对分娩及哺乳母猪的饲养目标,介绍了与其相关的一些特殊或需要强化的营养需求,以及一些先进的种猪营养技术。

关键词:哺乳母猪、营养、饲喂方案、技术进步

1哺乳母猪饲料营养策略及饲喂方案

哺乳母猪饲料用于饲喂进入产房的母猪,一般包括产前一周的妊娠后期阶段和泌乳期全程。

1.1饲养目标

哺乳母猪的饲养目标,是实现快速分娩、减少炎症发生率、提高泌乳量,从而减少死胎、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增加仔猪断奶重;同时减少母猪的体重损失,为下个繁殖周期做准备。

1.1.1分娩前

(1)缩短产程。产程的长短直接影响到分娩时的死胎数,也会影响着母猪的健康。

(2)控制炎症。母猪围产期,是母猪抵抗力最低的时间,容易感染疾病,发生炎症。缩短产程、控制便秘,有利于控制炎症。

1.1.2泌乳前期

(1)提高仔猪存活率。决定初生仔猪存活率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是母猪初乳的质和量。

(2)控制炎症。杜绝母猪便秘,避免子宫炎和乳房炎。炎症会导致母猪无乳,或者奶水质量不好,都会增加仔猪死淘。

(3)提高仔猪增重。母乳几乎是哺乳前期仔猪全部的营养来源,其增重速度取决于母猪泌乳的质和量。

1.1.3泌乳中后期

(1)提高仔猪断奶重。随着仔猪日龄增大,对母乳的需求越大。提高泌乳量,才能提高断奶重。

(2)促进母猪断奶后发情和排卵。母猪断奶前十天左右,机体已经在为下个繁殖周期做准备了。所以,泌乳期的营养,还要兼顾母猪断奶后的发情。

1.2营养策略

1.2.1能量

需要保证哺乳母猪足够的能量摄入,以满足泌乳需求。事实上,现代高产母猪很难通过采食摄入足够的能量,满足自身维持和泌乳需求,往往会分解体脂和体蛋白来补充不足的能量需求。

(1)糖类

泌乳期间,淀粉和葡萄糖是比较重要的能量源。保证糖类摄入的日粮能减少母猪背膘损失,从而减少乳猪脂肪性下痢的几率,也能提高母猪断奶后再发情的排卵数。

(2)脂类

油脂是高效的能量,总采食量不变的情况下,添加油脂可提高能量的摄入量。

①多不饱和脂肪酸

有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鱼油比添加豆油或牛油,采食前者的母猪有更高的泌乳量。

②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能调节母猪的肠道健康,减少梭菌导致胀气。

1.2.2氨基酸

精氨酸、谷氨酰胺等可提高乳脂含量,减少泌乳期母猪体蛋白损失,提高仔猪断奶重。添加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等支链氨基酸,能提高乳中的干物质、乳脂和乳蛋白的含量,显著提高仔猪断奶重。适当提高色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能显著降低仔猪死亡率。

1.2.3有机酸或有机酸钙

有机酸或者有机酸钙,能快速提高母猪血钙水平,促进子宫收缩,缩短产程,并能快速转化成为乳汁中的钙源。

1.2.4抗氧化、抗应激营养

母猪围产期,处于高氧化应激状态。而泌乳期母猪需要合成大量的奶水,超重的代谢负担,也容易导致氧化应激。VCVE、有机硒、植物提取物等,都可以有效降低氧化应激。

1.2.5应用生物发酵饲料

有乳酸菌参与发酵的生物饲料,富含有机酸,有助于缩短产程。乳酸能被乳腺快速利用合成乳糖,从而提高泌乳量。

便秘是诱发炎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哺乳母猪料不能应用高纤维来缓解便秘。高纤维会降低日粮的营养浓度,引起营养物质摄入不足。生物发酵饲料,含有大量益生菌、益生元,能调控肠道健康,可解决哺乳母猪便秘的问题。生物发酵饲料还富含酶制剂,能助消化、减少代谢负担。同时,一些发酵产物还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力的功能,从而提高母猪的抗病力。

1.3饲喂方案

1.3.1选择饲料

选择适口性好、能最大程度满足泌乳期营养需求的饲料。高消化率的饲料提高采食量,才可能提高泌乳量、减少母猪的体重损失,以保证或提高母猪断奶后的发情率和排卵率。

1.3.2饲喂量

提高采食量,是实现母猪最大泌乳量和提高母猪断奶后再发情排卵数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总采食量,必须保持饲料新鲜,可分成多次饲喂。尤其是夏天,在早晚环境温度低时增加饲喂次数,有利于提高采食量。

(1)分娩前

分娩前,应注意逐步减少饲喂量。减料不能早于产前两天时间,过早的减料会增加母猪饥饿感、产生应激,而且分娩时可能体力不够,而延迟产程。

分娩前两天日饲喂量不低于3kg,前一天日饲喂量不低于2kg,分娩当天根据情况,喂料量为1-2kg。过低的采食量,会让母猪分娩时怒责无力,而延长产程。过高的采食量,会延长分娩时间,还会影响母猪产后的采食量和泌乳力。

(2)分娩后

关于哺乳母猪的饲喂量,有不同的观点。有部分观点,认为分娩后要实现母猪自由采食,以快速提高泌乳量。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分娩后需要控制饲喂量,然后逐步增加,到一周左右达到自由采食。

限制饲喂方法:分娩后第一天饲喂1.5公斤饲料,之后每天增加1公斤,直至达到自由采食饲喂量。有欧洲的报道认为,分娩后第一天饲喂3公斤左右,以后每天增加0.5kg左右,到一周左右达到自由采食。对于带仔数少的母猪,不可饲喂过多。母猪泌乳期体重增加,不利于下个周期的繁殖性能。

(3)断奶前后

断奶前后,应满足母猪对采食的需求,不能降低饲喂量。降低饲喂量,会增加母猪体重损失,延长再发情时间,减少发情后排卵数量。

1.3.3保证饮水

饮水量不足,会抑制母猪采食量。水压过小,母猪会减少饮水量,应保证每个饮水器每分钟不低于4升排水量。母猪更喜欢碗式饮水器或水槽饮水,可以在食槽上面安装饮水器,也可在母猪采食时或采食后加水,以提高母猪的饮水量。

2防止饲料发霉变质

常清理料线、料槽,保持饲料新鲜。发霉变质的饲料,对于母猪繁殖性能影响很大,会造成激素和生理代谢紊乱,导致假发情、流产、死胎、弱仔和胎儿畸形等。同时,霉菌毒素在母猪体内不断富集,会损害母猪和仔猪健康,严重影响母猪的使用年限和仔猪的成活率。正常情况下,哺乳母猪每次采食时间25-30分钟,能满足其采食欲望。超过40分钟没有采食完的饲料,说明投喂量超过采食量,应及时清理食槽,避免饲料变质。同时,调整之后的投喂量,减少饲料过剩的情况,以保持饲料新鲜。

3种猪营养技术的进步

相比十年前,母猪的饲料营养策略和饲喂方案的技术,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而在实际养殖生产中,营养技术的应用跟研究的进步并不同步。对于所有的工作,经验都是非常重要的,种猪饲养也不例外。然而,时代在进步、行业在变化,我们需要有发展的眼光,动态的思维方式,积极接收和应用科学成果。很多种猪饲养者,固守着自己的经验,阻碍了新技术的应用。

几个重要的因素,改变了种猪营养策略。

3.1配方结构

我国饲料工业刚起步时,受美国大豆协会传授配方知识的影响,过去的种猪饲料主要用玉米、豆粕和少量小麦麸来设计配方。近十多年,欧洲种猪营养方案也开始影响着我们的配方思路。加上我国动物营养领域从业者的专业化,不断研究更加适合我国养殖环境,并有效利用优势原料的配方,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已逐步成为主流。

3.2遗传性状

当前所饲养的繁殖母猪,因育种工作的不断进步,遗传性状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决定母猪的营养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3.3营养研究进展

近十几年时间,我国很多院校和企业,针对种猪营养研究成果非常多;对于种猪繁殖周期各阶段的生理代谢、营养需求研究更为透彻;为了提升生产性能,营养解决方案比过去更加全面。比如过去设计种猪营养时,对纤维、氨基酸、维生素等一些功能性营养素不够重视;只研究营养指标,不关注营养来源等。而当前已经能很好地应用新的营养技术,提升繁殖母猪的生产性能。

为提高生产性能,需要系统的种猪营养解决方案。很多养殖者只关注泌乳期营养,而轻视后备期和妊娠期的营养。殊不知,没有之前配种期和妊娠期的营养及管理,根本不可能实现良好的繁殖性能。若继续往前追溯,还需要有良好的后备母猪和公猪的营养及管理。

总之,饲养者需要与时俱进,应用先进的营养技术,系统的营养策略和系统的管理方案,充分发挥种猪的繁殖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