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环境温度超过母猪的舒适区(通常认为18-22°C是理想温度区)时,母猪即开始经历热应激。高温高湿环境会加剧热应激。母猪汗腺不发达,主要依靠呼吸(喘气)、皮肤血管扩张(增加体表散热)和减少活动、采食来散热。当散热能力不足以抵消环境热量和体内代谢产热时,核心体温升高,即发生热应激。
1夏季高温对怀孕母猪的影响
1.1 热应激
1.1.1 生理反应:呼吸急促(>50次/分钟甚至100+次/分钟),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扩张(皮肤发红),试图增加散热。
1.1.2 内分泌紊乱:激激素(如皮质醇)分泌增加,抑制生殖激素(如孕酮)的分泌和功能。体温升高直接影响卵泡发育、受精卵存活和着床。
1.1.3 免疫抑制:应激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如子宫炎、乳房炎)。
1.1.4 核心体温升高:这是最核心的危害。体温升高1°C以上即可显著影响胚胎发育和胎儿存活。
1.2 采食量变化
1.2.1显著下降:这是夏季高温热应激对怀孕母猪最直接、最普遍的表现。怀孕母猪本能地通过减少产热活动(包括消化活动)来降低代谢产热。高温下采食量可下降20-40%,甚至更多。
1.2.2 影响阶段:整个怀孕期都会受影响,但配种后1-3周(胚胎着床期)和怀孕后期(80-114天,胎儿快速生长期)尤为关键。
1.2.3 整体影响: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营养负平衡。
1.3背膘变化
夏季高温对怀孕母猪背膘的影响,总体不利:
1.3.1 怀孕前期/中期:由于采食量下降,母猪可能动用体储维持,导致背膘损失。但在严重热应激下,基础代谢率也可能降低,加上活动减少,部分母猪可能在怀孕前中期背膘损失不明显,甚至因采食高能饲料(如后期攻胎料)但实际摄入总能量不足而异常增加(脂肪沉积)。
1.3.2 怀孕后期(关键):采食量严重不足导致能量负平衡,背膘损失加剧。理想的怀孕期背膘增长(P2点,通常增加3-5mm)无法达成。背膘过薄(<14mm)或过厚(>21mm)都会影响后续繁殖性能(产程、泌乳力和断奶后发情)。
1.4产仔数影响
夏季高温时,产仔数显著降低,这是热应激对怀孕母猪最严重的后果之一。
1.4.1 配种后1-3周(胚胎期):高温会显著增加胚胎死亡率。核心体温升高、孕酮不足、子宫血流量减少(血液流向体表散热)导致胚胎无法正常着床或早期死亡。
1.4.2 怀孕中后期(胎儿期):采食量不足会导致营养(尤其是能量、蛋白质、关键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不足,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可能导致木乃伊胎增加、死胎增多(特别是产程延长导致窒息)、弱仔比例上升。
1.4.3 整体影响:总产仔数减少,活健仔数(出生活力强、体重达标的仔猪)显著下降。研究显示,高温季节母猪平均产活仔数可能比适温季节减少1-2头甚至更多。
2对哺乳母猪的影响
2.1热应激影响
2.1.1 生理反应加剧:哺乳母猪代谢率高(产奶需求),产热更多,对热更敏感,热应激反应更剧烈。呼吸急促更严重,烦躁不安。
2.1.2 核心体温更高:更容易达到危险水平(>39.5°C)。
2.1.3 免疫抑制更严重:增加乳腺炎、子宫炎和无乳综合征的风险。
2.2 采食量变化
2.2.1灾难性下降: 哺乳期是母猪一生中营养需求最高的阶段(约为维持需求的3-5倍)。高温导致采食量急剧下降(可达30-50%或更多),远不能满足产奶和维持自身需要。
2.2.2 整体影响:巨大的能量负平衡,体储被快速、大量消耗。
2.3 背膘变化
2.3.1 急剧损失:采食量严重不足,而产奶需求巨大,迫使母猪大量动用体脂和肌肉。哺乳期背膘损失(P2点)远超正常水平(通常允许损失2-4mm),可能损失5mm甚至10mm以上。
2.3.2 整体影响:
2.3.2.1泌乳力下降:体储快速耗竭直接影响奶水合成。
2.3.2.2 断奶后发情延迟/不发情:过度失重和背膘过薄(<14mm)是导致断奶后母猪不发情或发情延迟(大于7天)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年产胎次。
2.3.2.3 淘汰率升高:体况过差、繁殖障碍的母猪被迫提前淘汰。
2.4 奶水变化
2.4.1奶水产量显著下降:这是采食量不足和热应激双重作用的直接结果。合成奶水需要大量能量和营养底物(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酸),饲料和营养摄入不足则产量锐减。研究表明,高温下母猪日均产奶量可下降25-40%。
2.4.2 质量下降
2.4.2.1 乳脂率降低:能量摄入不足,特别是用于合成乳脂的原料(如葡萄糖和脂肪酸前体)缺乏。
2.4.2.2 乳蛋白率可能变化(通常略降或稳定),但总蛋白产量因奶量下降而减少。
2.4.2.3免疫球蛋白含量下降:影响初乳和常乳的质量,降低仔猪被动免疫力。
2.4.2.4 水分含量相对增加?有观点认为奶水可能变稀,但更主要的是总量和有效成分(脂肪、蛋白和能量)的绝对量大幅减少。
2.4.3 整体影响:仔猪吃不饱,营养不良,腹泻风险增加(奶水质量差、抗体不足),生长缓慢。
2.5 断奶体重影响
2.5.1 断奶体重显著降低:这是哺乳母猪奶水不足(质和量)以及仔猪本身也经历热应激(食欲下降、腹泻增多和维持需要增加)的共同结果。
2.5.2 关键因素:
断奶仔猪体重低,主要是由于母猪奶水供应不足造成的,其次是教槽料的品质。
2.5.2.1 仔猪热应激导致其采食量减少(教槽料),活动减少,但维持能耗增加。
2.5.2.2 仔猪腹泻发生率增高,进一步消耗营养和水分。
2.5.3 整体影响:仔猪断奶体重轻、均匀度差,严重影响保育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最终影响出栏时间。断奶体重每减少1kg,达到出栏体重的时间可能延长3-5天,甚至更多。
3 精细化防控措施
夏季高温,母猪防控的核心是最大限度缓解热应激、维持或增加采食量、保证营养供给。需要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3.1 环境降温 (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3.1.1 通风:提高舍内空气流速,促进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
3.1.1.1纵向通风:适用于密闭舍。安装大功率风机(排风量足够),配合湿帘效果更佳。保证风速在母猪头部高度达到1.5-2.5米/秒。
3.1.1.2 吊扇/壁扇:适用于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猪舍,或作为纵向通风的补充。确保风扇位置和角度能吹到母猪身体(尤其是颈背部)。
3.1.1.3 关键: 保证进风口面积足够,避免通风死角;定期清洁风扇扇叶和维护设备。
3.2 蒸发降温
3.2.1 湿帘-风机系统:最有效的降温方式之一(在低湿度地区效果极佳)。将空气通过湿帘冷却后送入舍内,可降温4-7°C。需确保湿帘面积与风机排风量匹配,水质清洁(防堵塞和滋生细菌),湿帘均匀湿润。
3.2.2母猪颈部滴水降温:这种方式经济实用。在母猪颈肩部上方安装滴水器(如PVC管打小孔或专用滴水头),少量、间断滴水(如滴30秒停几分钟)。水在皮肤蒸发带走热量。
3.2.3操作关键:水量要控制好,以湿润皮肤不形成水流下淌为宜;避免水滴到仔猪保温箱或导致地面过湿;确保滴水区域通风良好(有风才能有效蒸发)。
3.3 喷雾/喷淋降温:在舍内高处或走道安装喷雾头,喷出细小雾滴在空气中蒸发降温。
操作关键:必须配合强通风!否则会显著增加湿度,造成闷热窒息(高温高湿比高温更危险)。控制喷淋频率和时长(如喷1-2分钟停10-15分钟)。
3.2 饲喂管理 (核心是刺激、维持或增加采食量)
3.2.1调整饲喂时间:避开一天中最热的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6点)。
3.2.2 哺乳母猪:在清晨(5-7点)、傍晚(6-8点)和夜间(10-11点)凉爽时段喂料。增加饲喂次数(如一天3-4次),每次少量,保证饲料新鲜。
3.2.3 怀孕母猪:可在清晨和傍晚凉爽时饲喂。
3.2.4 保证饲料新鲜:高温下饲料极易酸败。增加饲喂频率,每次投料量以母猪能在短时间内(30-60分钟)吃完为宜。及时清理料槽剩料,每天冲洗料槽。
3.2.5 湿拌料/水料:在饲喂前用凉水将饲料拌湿(水料比约1:1到2:1)。可显著提高适口性和采食量(提升10-30%)。
3.2.6 操作关键:现拌现喂,避免长时间放置发酵变质;确保水质清洁;喂后及时清理料槽防止霉变。
3.2.7 保证充足、清凉的饮水:水是散热和维持代谢的基础。饮水不足会严重加剧热应激和降低采食量。
3.2.8 检查水压和流量(哺乳母猪>2.5升/分钟)。
要确保饮水器高度合适、无堵塞。水管避免暴露在阳光下,防止水温过高。可在水箱或水管上覆盖遮阳物,或直接抽取地下水(通常较凉)。定期监测水温,理想水温<20°C。
3 营养调控 (弥补采食不足,缓解应激)
3.1提高日粮能量浓度
3.1.1添加脂肪/油脂:最有效的方式(豆油、椰子油和棕榈油等)。脂肪能量密度高,热增耗低(消化代谢产热少)。哺乳母猪日粮添加3-8%油脂。
3.1.2关键:确保油脂新鲜(防氧化酸败),注意脂肪酸平衡。
3.2 提高日粮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
在采食量下降的情况下,为满足氨基酸需求,需提高日粮中优质蛋白质原料(如鱼粉、血浆蛋白粉)比例或直接提高合成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的添加水平。采用理想氨基酸模式。
特别注意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对缓解热应激、维持奶水合成和减少体损有益。
3.3增加维生素添加量
3.3.1 维生素C:强抗氧化剂,缓解应激,提高免疫力。添加量可提高到200-500 mg/kg 甚至更高。
3.3.2 维生素E:强抗氧化剂,保护细胞膜,提高免疫和繁殖性能。添加量提高到150-250 IU/kg。
3.3.3 B族维生素:参与能量代谢,缓解应激。尤其是生物素、叶酸、烟酸、核黄素,可额外添加。
3.4增加电解质和矿物质
3.4.1碳酸氢钠(小苏打):调节酸碱平衡,缓解呼吸性碱中毒(过度喘气导致CO2排出过多)。哺乳母猪日粮添加0.5-1.0%(注意总钠水平)。
3.4.2 钾、镁、锌、铬:钾对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重要;镁有镇静作用;锌、铬(吡啶羧酸铬)有助于提高抗应激能力。可考虑额外补充。
3.5 使用抗应激添加剂
3.5.1 甜菜碱:调节渗透压,保护细胞,提高采食量。
3.5.2 有机硒(硒代蛋氨酸):与VE协同抗氧化。
3.5.3 中草药/植物提取物: 一些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促进消化功能的成分(如黄芪、板蓝根、薄荷、牛至油等)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
3.6 日粮纤维调整:适当降低难以消化的粗纤维水平(如麸皮),减少其发酵产热。但需保证适量纤维维持肠道健康。
夏季高温对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的影响是全方位且极其负面的,核心是热应激导致核心体温升高和采食量剧降,进而引发背膘异常变化、产仔数减少、奶水(质和量)严重下降,最终导致仔猪断奶体重不足和母猪后续繁殖障碍。
综上所述,只有把精细化防控措施执行到位,才能有效缓解夏季高温对母猪的影响,保障母猪群的健康和猪场的生产效益。每个规模猪场都需要根据自身的设施条件和猪群状况,制定并不断优化适合的防暑降温方案和营养调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