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毒性腹泻的免疫防控方案 _ 播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猪病毒性腹泻的免疫防控方案

2023-11-30       

近年来,猪病毒性腹泻病频繁发生,且病原复杂多样,给养猪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寒冷的冬春季节,是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生高峰期,往往会造成仔猪大批死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根据临床实践经验,现对该病的免疫防控提出以下思路,希望对养猪场户有所帮助。

一、腹泻是如何发生的?

腹泻是消化道功能异常的一种常见征侯群。正常猪的肠道上皮绒毛,可以有效调节吸收和分泌排泄的平衡,结合肠道蠕动,维持正常消化吸收功能。这种平衡一旦打破就会出现消化系统障碍,就可能发生腹泻。引起平衡被打破的外部因素有很多,传染性因素有: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非传染性因素包括:营养、中毒、应激等等。在这众多因素当中病毒性感染是引起猪场大范围腹泻的主要原因,其他病原及非传染性因素是腹泻的诱发因素。

调查发现,尽管仔猪感染病毒或细菌后腹泻发生率非常高,但并非所有感染的个体都患有腹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仔猪腹泻的发生密切有关,而不仅仅是特定的病原体。肠道菌群在仔猪免疫系统发育和整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激条件下,宿主反应导致肠道呈富含硝酸盐的环境,有利于编码硝酸盐还原酶基因的肠杆菌的生长。肠杆菌科中的一些病原体如肠沙门氏菌血清型鼠伤寒菌和ETEC会引起猪的肠道炎症,从而破坏微生物组的组成。仔猪潜在的早期肠道菌群组成可作为断奶后腹泻易感性的标志,健康仔猪肠道菌群中普雷沃氏菌科、毛螺菌科、瘤胃球菌科和乳酸杆菌科的丰度更高,而腹泻仔猪中通常表现为厌氧菌数量增加。对腹泻仔猪粪便微生物群的宏基因组分析表明,腹泻与普雷沃氏菌、萨特氏菌、弯曲杆菌和梭杆菌的相对丰度增加有关。放线菌数量的增加被报道与断奶前新生仔猪腹泻有关。因此,基于仔猪日龄补充菌群,维持肠道菌群稳定性可能是一种有效预防或减轻PEDV感染的策略。

二、当前猪腹泻病流行情况

近些年的流调表明,PEDV爆发后至今,腹泻一直是群体流行率最高的疾病。近年来,中牧研究院兽医诊断中心检出的猪腹泻病毒样本中,PEDV的检出率远高于其他病毒。可以说,当前猪流行性腹泻(PEDV)仍是猪场腹泻的主要元凶,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略有减少;轮状病毒(PRoV)检出率略有升高;细菌类病原,猪增生性回肠炎(劳森氏菌病PPE )较多;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导致的腹泻类疾病依然复杂。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生率较高,且7 日龄以内哺乳仔猪致死率高达100%,所以强化母猪的健康管理尤为重要。

一般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呈现发病急、致死率高、损失大等特点,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粪便中带有未消化的食物,脓血,黏液等。常见的病原主要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轮状病毒(RV)引起,以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和新生仔猪的高死亡率为特征。不过,这三种疾病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又有所区别,现简要介绍于下:

猪流行性腹泻:猪感染流行性腹泻病毒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或伴有呕吐出现,患猪体温正常、精神不振、伴有食欲减少或废绝症状。而对于断奶猪、母猪还会伴有持续性腹泻,时间为57 d,其后逐渐恢复正常,且症状的轻重会随着猪只的年龄大小而不同。一般年龄越小的症状越严重,对于新生仔猪感染后出现腹泻34 d,仔猪会因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50%100%;断奶前仔猪在腹泻后出现严重脱水,恢复后导致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育肥猪感染后发生腹泻,7 d后康复,死亡率较低;成年猪感染后症状较轻,仅表现呕吐,严重的出现腹泻但可自愈。剖检可看到患病猪只的小肠扩张,内肠系膜充血水肿,并伴有黄色内容物。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呕吐、水样或糊状腹泻。新生仔猪感染后在1224 h出现呕吐,水样腹泻,伴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有明显脱水症状,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发病27 d后死亡,死亡率高达100%;断乳猪感染该病主要表现水泻,呈喷射状,腹泻停止后极少死亡,恢复后极易成为僵猪。母猪感染后症状较重,体温升高,泌乳停止,呕吐、食欲不振和腹泻。剖检可见急性肠炎表现,胃肠充满凝乳块,小肠充满气体,肠壁变薄,内容物呈泡沫状。

猪轮转病毒病:猪感染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水样粪便,并有腥臭味,病猪伴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新生仔猪症状最严重,哺乳仔猪腹泻数日后可康复,成年猪呈现为隐性感染。病理变化主要在消化道,出现胃壁弛缓,凝乳块及乳汁充盈,肠管变薄呈半透明,小肠出血肿大。

三、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饲喂生物发酵饲料

近年来,随着生猪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加之市场流动频繁,使不同地区猪病出现相互交叉感染现象,其中猪病毒性腹泻病频繁暴发,且病原多样复杂,给养猪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防控。

1、加强引种检疫,严格实行隔离饲养。近年来养殖场户盲目引种,导致病毒性腹泻病在本场流行的案例非常多,教训极其深刻。因此,严格控制种猪引进操作流程,引种前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测评估,防止引进带毒猪;同时,对引进猪实行严格的隔离饲养,确认无病后再入群,避免疫病传播。

2、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日常消毒,控制好环境温湿度。随着生猪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养殖密度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养殖场户不注重环境卫生和消毒,导致病原大量滋生,因此搞好环境卫生,强化日常清洁消毒,定期消毒,严格控制人员、物资、饲料进场消毒流程,减少环境病毒量对防控该病意义重大。同时,要做好母猪产前、产中、产后的清洗、消毒,防止病原带进产房;注意防寒保暖,确保良好通风,控制好环境温湿度,提高母仔的健康度,可有效降低腹泻病的发生率。

3、饲喂生物发酵饲料,调节肠道菌群,减少猪群应激。临床实践证明,PEDV可能引起仔猪肠道菌群失衡,导致共生菌减少,致病菌增加。PEDV感染仔猪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显著降低,大肠埃氏菌属-志贺氏菌属、肠球菌属、梭杆菌属和韦荣球菌属显著增加,而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理研菌科RC9肠道群、丁酸蓖麻单胞菌和另枝菌属减少。此外,腹泻仔猪肠道微生物群变化与日龄相关,梭杆菌属和韦荣球菌属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因此,基于仔猪日龄阶段饲喂相应的生物发酵饲料,添加微生态制剂,维持肠道菌群稳定性可能是一种有效预防或减轻PEDV感染的策略。同时,防止霉菌毒素的污染,控制好玉米、麸皮等饲料原料的质量,定期对饲料霉菌进行检测,并添加饲料防霉剂。

四、正确选择疫苗,做好预防接种

目前主要采用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免疫接种。弱毒活疫苗加灭活疫苗交替免疫的方法,能有效降低母猪及仔猪的腹泻。通过试验验证,采取普免加产前跟胎的免疫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抗体水平。同时,要严格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做好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的免疫。

1、疫苗选择。近年来,市面上的PED商品苗越来越多,各个厂家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却不尽相同。其中有些是灭活苗、有些是弱毒活疫苗,既有二联疫苗(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也有三联疫苗(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临床实践表明,目前市场上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疫苗效果比较稳定,而且既有弱毒活疫苗,又有灭活疫苗。一般而言,灭活疫苗只有在母猪感染过PEDV的情况下才能起到刺激乳汁分泌中和抗体,在未感染过PEDV的母猪中不能起到有效的免疫效果。由于灭活疫苗的使用存在局限性,而在两次活疫苗的刺激后,可以在产后母猪乳汁中显著的增强中和活性IgA的产生。弱毒活疫苗在刺激黏膜免疫产生乳汁分泌型IgA中和抗体上更具优势,采用弱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交替免疫的方法接种效果更好。

2、活疫苗+灭活苗组合使用方案。稳定场常规免疫:(1)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两次,约6月龄接种活疫苗1头份、约7月龄接种灭活苗2ml(活+灭);(2)临产母猪,产前约40天接种活疫苗1头份+产前约20天接种灭活苗2ml(活+灭)。(3)季节性加强:9 -10月全群母猪接种活疫苗1头份,10-11月全群母猪接种灭活苗2ml。

不稳定场强化免疫:(1)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两次,约6月龄接种活疫苗1头份、约7月龄接种灭活苗2ml(活+灭);(2)临产母猪,产前约40天(活疫苗1头份+灭活苗2ml,左右各一针)+产前约20天灭活苗2ml(活+灭+灭);(3)仔猪紧急接种活疫苗0.5-1头份;(4)季节性加强:9 -10月全群母猪接种活疫苗1头份,10-11月全群母猪接种灭活苗2ml。

紧急免疫:(1)全群母猪(活疫苗1头份+灭活苗2ml,左右各一针),2-3周后灭活苗2ml(活+灭+灭);(2)仔猪紧急接种活疫苗0.5-1头份。

防控总结:猪场感染PEDV后,仔猪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很高,经济损失巨大。因此如何保护仔猪成为防控PED的关键一环。由于新生仔猪肠绒毛更新速度本就缓慢,被PEDV感染的仔猪大量肠绒毛遭到破坏后无法恢复,通常在1-3日龄便出现严重的水性腹泻,短时间内因大量脱水死亡。而腹泻疫苗若直接免疫仔猪,产生免疫应答至少需要7-10天时间。因此,通常采取疫苗免疫母猪,使母猪乳汁中含有足够的IgA抗体,哺喂仔猪含有分泌型IgA抗体的母乳,从而获得被动保护。可见,为保护新生仔猪免受PEDV的感染,母乳特别是初乳中含有足量的IgA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