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的危害与控制措施 _ 播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霉菌毒素的危害与控制措施

2023-06-30       

随着盛夏雨季来临,高温多湿天气极易造成霉菌毒素生长繁衍而污染饲料,猪采食带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后,会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繁殖障碍、饲料报酬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急性死亡,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长期以来,在养猪生产中由于人们对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重视不够,加上霉菌毒素所引发的疾病症状常与营养缺乏症以及一些病毒性疾病的表现相类似,临床上往往容易误诊而得不到及时控制,使之成为多种传染病、非传染病的原始诱因,严重消耗猪群健康,进而演变为猪场的“隐性杀手”。现将饲料原料中主要存在的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以及临床症状与预防控制措施介绍于下,供大家参考。

1  饲料中主要存在的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某些霉菌生长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普遍存在于饲料原料中,毒素在谷物田间生长、收获、饲料加工、仓储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尤其在高温多湿条件下极易生长繁衍,而造成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超标。

1.1 在饲料或原料中普遍存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资料,世界上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中国饲料检验中心抽样检测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玉米、麸皮和全价饲料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霉菌毒素污染现象,在被检的饲料和玉米中,普遍存在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单端孢霉烯(T-2毒素)、黄曲霉毒素(AF)、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OT)、烟曲霉毒素的污染

1.2  霉菌毒素污染的特点

研究表明,近年来猪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呈现微量性、隐蔽性特征,虽然对造成的损害广泛而严重,但又常常被猪场管理者所忽略。相关检测报告显示,目前猪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多数为大分子的霉菌毒素,普通的吸附剂难以吸附,同时霉菌毒素往往几种同时存在,毒素的协同作用不仅放大中低霉菌毒素的危害性,而且导致彼此产生叠加效应,使临床症状更为复杂,诊断治疗更加困难,产生的损害更大,成为制约猪场效益提升的“隐性杀手”。

2  临床症状与危害情况

根据临床经验,近年来许多猪场不明原因的疾病在很多时候都与饲喂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有关。由于霉菌毒素进入体内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免疫系统,极易导致免疫抑制性疾病,有学者将猪霉菌毒素中毒综合征称为“底色病”(或基础病),使之成为猪群多种传染病、非传染病的原始诱因,严重消耗猪群健康,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种猪繁殖障碍、饲料报酬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急性死亡,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1  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

研究表明,霉菌毒素能抑制动物消化酶的活性,干扰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并降低饲料转化率,使猪场生产成本升高;霉菌毒素能导致免疫抑制,引起猪群免疫失败,诱发多种疾病发生。现将几种主要霉菌毒素的危害介绍如下。

2.1.1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不仅是一种免疫抑制剂,而且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主要对肝、肾、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可引起肝脏肿大、硬化,乃至坏死,胆管增生,胆囊萎缩,致使肝功能下降,胆汁分泌减少,导致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利用率下降,猪群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临床上猪黄曲霉毒素中毒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和厌食,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全身黄疸、贫血和出血性腹泻,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严重的导致死亡;因乳中残留毒素可持续5天~25天,哺乳仔猪生长速度下降,且易患各种腹泻病。

2.1.2 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由粉红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产生的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对猪的繁殖性能影响极大。可使生长期小母猪出现假发情或提前发情,外阴部红肿、脱垂、阴门分泌物增多,乳腺肿大;后备母猪和断奶后母猪,可导致黄体滞留,不发情、屡配不孕、返情严重或假妊娠;怀孕母猪可导致流产,哺乳母猪可导致泌乳量下降或无乳,易发生阴道和子宫脱出;初生仔猪可导致阴门红肿,后腿外翻呈八字;种猪包皮增大,睾丸萎缩,性欲降低。

2.1.3 烟曲霉毒素。在玉米筛出物中含量最高,该毒素可引起猪肺水肿、肝损伤、胸腹腔积水,呼吸困难、发绀,中毒后往往24小时死亡,其发病率高达50%,死亡率达50%90%,母猪烟曲霉毒素中毒还可引起流产。

2.1.4 单端孢霉烯族镰刀菌毒素(T-2毒素)。单端孢霉烯毒素是一组由多种镰刀真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可引起猪群采食量减少或呕吐拒食,发生类似消化不良症状的腹泻。T-2毒素可直接刺激皮肤和黏膜,引起口腔和胃溃疡以及胃肠炎、皮肤红肿、瘙痒、对称性皮炎;该毒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2.1.5 呕吐毒素(DON)。近年来,呕吐毒素等大分子霉菌毒素在饲料中的检出率明显上升,主要症状为厌食、呕吐、脱毛和组织出血。呕吐毒素一般与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同时存在,具有极强的免疫抑制作用,使中毒的动物易发生其他疾病。

2.1.6 赭曲霉毒素(OT)。赭曲霉毒素A在赭曲霉毒素家族中毒性最强,由多种曲霉菌和青霉菌产生,它可引起猪群烦渴、尿频、腹泻、厌食和脱水,导致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降低、免疫抑制等;此外,它还具有生殖毒性与发育毒性,容易造成死胎、畸形。

2.1.7 麦角毒素。麦角毒素可引起母猪子宫收缩,使母猪流产、产死胎或弱仔,母猪常出现泌乳减少或无乳,仔猪初生重下降甚至死亡,成活率降低。有的麦角毒素中毒的猪只表现精神沉郁,采食减少,增重下降,通常出现后腿跛行,严重者尾巴、耳朵和蹄部坏死。

2.2  发病特点与临床症状

猪群若出现不明原因的普遍性食欲下降,全身皮肤红点,阴囊部呈水浸样病变,咳嗽气喘、顽固性下痢或便秘,部分出现呕吐;母猪不发情,屡配不孕,怀孕母猪流产、死胎、弱仔,或产后无乳,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等症状时,提示饲料有霉菌毒素污染,需引起高度重视。

2.2.1 发病呈现新特点。当前,我国猪群的霉菌毒素综合征呈现以下新特点:一是霉菌毒素多数为大分子的霉菌毒素,往往几种同时存在,毒素的协同作用更强,危害更严重,临床上见到的多是几种霉菌毒素联合致病的症候群,而不是单个霉菌毒素致病的症状;二是综合症多以慢性中毒形式出现,原有的典型症状不明显;三是出现一些未见记载的新见的临床症状,如眼结膜红肿、外翻,尿液似石灰水样(尿石症)等;四是有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变。

2.2.2  不同阶段猪群的临床症状。猪霉菌毒素中毒临床症状随饲料中毒素的种类、剂量、饲喂时间、毒素间相互影响以及猪的品种、年龄、体质、饲料营养水平而不同,下面是各个不同阶段猪群的特征性临床症状。

仔猪:常呈急性发作,表现中枢神经症状,头弯向一侧,头顶猪栏,出现后八字腿,外阴红肿,急性的往往数天内死亡;慢性的生长发育缓慢,形体日渐消瘦,并有腹泻现象。

育成猪:一般病程较长,病初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可视黏膜黄染或苍白,体表皮肤充血,腹下、四肢皮肤出现红斑;后期拒食、呕吐、下痢或便秘,消瘦,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下降。

后备母猪:虽然皮红毛亮,但是不发情,或阴门红肿未配种而假发情,甚至流脓。

哺乳母猪:表现为采食量逐渐减少直至拒食,持续表现发情现象,影响哺乳期乳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母猪容易出现直肠和阴道脱出。

能繁母猪:母猪不发情,屡配不孕;妊娠母猪阴户、阴道水肿,严重时阴道脱出,乳房肿大,早产、死胎、流产和弱仔等;胎衣有白点(霉菌斑),母猪便秘,容易造成难产。

成年公猪:表现睾丸萎缩,包皮增大,性欲减退,有的阴茎脱出收不回去。

2.2.3  剖解变化与确诊。剖解可见有肺炎、胃炎、胃溃疡、肠炎和肾炎等病变;有些霉菌毒素能直接导致猪肺水肿而急性死亡;其他病变还有淋巴结肿大充血、胸腔积水、心包积水、心脏冠状沟脂肪呈黄色胶冻样,胃穿孔,胃内膜脱落,肠壁增厚,肠内部腐败变黑,膀胱穿孔,肝硬变,皮下脂肪黄染,血液稀薄,凝血不良,胆囊发炎,下颌淋巴结附近的结缔组织有腐烂病灶等。但仍需实验室对饲料原料进行检测才能确诊。

3  预防控制与治疗措施

在猪场管理过程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常被忽略。在很多时候猪群发病后,患病猪经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上升,在送检项目中一般也没有将霉菌毒素问题考虑在内。结果请教多个专家意见,多个机构检测,药物频繁更换,还增加了疫苗的种类和频率,最后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几经周折最终才明白是霉菌毒素造成的。由于猪群采食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群体发病数量大,有时症状不典型,诊治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平时提前采取强化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3.1 预防措施

随着盛夏雨季到来,南方地区已进入高温湿热桑拿气候模式”,地面与墙壁会全天侯地返潮,这样会加重仓储饲料霉菌毒素的生成,这对于目前行情低迷的猪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虽然霉菌毒素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于仓储、运输与加工过程中,对于霉菌毒素的产生,却是有办法阻止的。比如,对饲料及其原料进行科学的防霉、脱霉、解霉处理,平时全程饲喂生物发酵饲料,便可预防有效预防霉菌毒素综合征的发生。

3.1.1 把好饲料原料采购关。加强检查,防止发霉变质原料入库;一般碎粒或有虫蚀的玉米中毒素含量较多,可对玉米进行过筛,将碎粒、有虫蚀粒的玉米去掉;同时控制饲料原料水分,玉米、麸皮、豆粕等植物源性饲料水分最好不超过14%,肉粉、鱼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原料水分最好控制在10%左右配合饲料的水分不宜超过14%,最好在12%以内。

3.1.2  做好运输加工及仓储环节管理。做好饲料原料及成品运输加工环节管理,避免饲料被暴晒或被雨淋;仓储库房和临时保管场所保持通风良好,清洁干燥,尽可能降低温度和湿度,防止雨水侵入;并定期消毒,杀灭“四害”,确保生物安全。

3.1.3  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原则,禁止饲喂发霉饲料。按照饲料及原料保存期限要求,严格执行“先进先出”的使用原则,尽量缩短饲料成品和原料的贮存时间;并及时清理储料罐、料线和已经霉变的原料,禁止饲喂发霉饲料。

3.1.4  进行脱霉、解霉处理,全程饲喂生物发酵饲料一般情况下,玉米收获前在田间会感染霉菌,建议全年在公母猪饲料中加入霉菌毒素处理剂,在每年的29月份,除乳猪以外的全部猪群都应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或吸附剂。目前,豆粕、膨化大豆粉、麸皮、米糠、鱼粉等原料中霉菌毒素超标现象也比较严重,因此在不能对每批原料进行霉菌毒素检测的情况下,必须在饲料中长期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并全程推广播恩双酸清洁养殖模式,饲喂播恩四驱双酸生物发酵饲料以确保猪群健康,提高生产效益。

目前,饲料中添加的脱霉剂、防霉剂有很多产品,一定要选择品牌厂家的优质产品。比如,新霉吸安(主要成分:蒙脱石、酿酒酵母、酵母细胞壁、消胆胺等),不但能吸附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等多种大小分子霉菌毒素,迅速破坏霉菌细胞结构,使霉菌孢子脱落、分解,从而起到杀灭霉菌或抑制其繁殖,控制霉菌产生毒素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免疫调节、护肝强肾、阻止霉菌毒素吸收、清除肠内毒素等作用;同时几乎不会吸附饲料中的营养成份,使饲料不结块、不吸潮、不胀气,无毒副作用。

具体添加使用方法: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原料质量较好,每吨饲料添加1 公斤;在多雨、潮湿气候或饲料含水量高于14%时,每吨饲料加2 公斤;饲料发生轻中度霉变时,每吨饲料应添加本品2 公斤;已有中毒症状时,如霉菌毒素引起的母猪乏情、返情、假发情、小猪八字脚,脱肛,每吨饲料添加本品2公斤,连用30天。

3.2  治疗控制方案

目前,猪霉菌毒素中毒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方法,当发生霉菌毒素中毒时,必须立即停用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原料,更换饲料,并在全群猪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和高含量的复合维生素与限制性氨基酸,保证猪群充足的饮水供应,可以大大降低霉菌毒素对于各脏器的损伤,促进康复。

笔者在临床上经常使用新霉吸安+绿益态+卫免”方案,实践证明效果颇好,可以选用。绿益态内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活菌成分,是优秀的抗应激产品,而卫免则是免疫修复与增强剂,以上组合可以从上游阻止霉菌毒素的产生,从中游清除霉菌毒素,从下游终止霉菌毒素对组织器官的损伤,并促进机体功能(特别的肝肾功能、繁殖功能以及免疫功能)的恢复。用量与方法:在饲料中添加新霉吸安2 公斤/吨、绿益态1公斤/吨、卫免300克/吨,连用30;平时用量减半,每月使用7-15天。

对于急性中毒引起的重症病例,可先内服或灌服人工盐,静脉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及维生素C注射液保肝;同时皮下注射适量的20%安钠咖注射液,促进毒素排除;并多喂青绿饲料,提高饲料中复合维生素、硒、叶酸的添加量。

对于由玉米赤霉烯醇中毒引起的母猪不发情,可1次注射氯前列烯醇0.2毫克,或每天注射0.1毫克,连用2天;由麦角毒素中毒引起的无乳症,可多次少量外阴部皮下注射缩宫素,每次10单位,每4小时注射1次,连用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