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如何“熬”过猪价持续低迷的寒冬 _ 播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猪场如何“熬”过猪价持续低迷的寒冬

2023-06-30       

猪价持续低迷,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深陷亏损泥潭,大大小小猪场普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猪企面临资金和现金流的压力,猪场负债率总体提升。什么时候猪价会高出成本线?大大小小猪场都在观望、在等待。据报道,2022年,中国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6.9公斤,预计2023年中国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将达27.7公斤,14亿人口将消费猪肉387.8亿公斤。截止5月底,我国存栏能繁母猪近4258万头,按平均MSY20、平均出栏重量130公斤、屠宰率70%计算,只需要2131万头能繁母猪即可满足我国14亿人口的猪肉消费!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数字!我们是主动退出,还是继续熬下去?如果继续熬下去,应该如何熬?何时才能熬到头?

一、什么时候猪价会高?

除了国家调控、特大型猪企和屠企的操控、期货的影响外,供求关系依然是影响猪价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去产能到一定阶段,即供不应求的时候,便是高猪价的时候;或者是消费提振,求大于供的时候,便是高猪价的时候。

(一)怎样才能做到“供不应求”?

所谓产能是指猪头数多少、猪体重大小和猪肉多少(冷库内、进口的、走私的)。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高位,猪场里“牛猪”依然很多,冻品库存偏大,加之各猪场MSY普遍比以往有所提高,因此,“猪多肉多”情况仍未被有效消化。要做到供不应求,要么是主动或被动去产能,要么加大猪肉消费量。

1.主动去产能——(1)资不抵债,资金不足,无法运转,只有”割肉“,无奈退出养猪行业;(2)感觉前途无望,对后市悲观,提前退出,适时“止损”;(3)国家减少猪肉和其他肉类的进口,严打猪肉和其他肉类的走私。

2.被动去产能——(1)发生重大疫情,导致大批猪只死亡。按照以往规律,每一波高猪价前都会有一场较大的疫情。(2)国家土地与环保政策的作用,大量拆猪场、禁养。   

3.如果产能去不了,只能提高消费:(1)老百姓口袋里有钱,国家采取各种政策刺激老百姓消费猪肉;(2)猪肉替代品价格高,老百姓减少吃鸡肉牛肉等其他肉类的消费;(3)提高猪肉品质,老百姓自觉消费,多花点钱也愿意吃猪肉;(4)某些人兽共患传染病(如禽流感)的影响,某种猪肉替代品消费急剧减少;(5)节假日、季节性的短期猪肉消费量提升。

(二)猪场何时才能“熬到头”?

理论上说,当猪肉供不应求的时候,猪价高出成本线的时候,就是我们养猪行业熬到头的时候。但这个时间是猴年马月?我们来分析一下。

1.对前途悲观的理由:

1)各个猪场前期投入太大,前期亏损太多,不甘心退出。有的猪场把全部家当都投入了这个猪场,现在退出,那将无路可退。所以,大大小小的猪场现在都不愿意后撤,大家都在静等花开,都在熬。行业未出现积极主动去产能的趋势,出栏体重仍处于高位,大规模杀正常母猪的迹象还未显现,未来低猪价的时间将会明显延长。

2)大型猪企融资渠道多,家大业大,而且政府部门对大型猪企情有独钟,宠爱有加,大型猪企抗压能力远远强于中小猪场和散养户,他们不仅能够安然渡过难关,有的猪企甚至逆势而上,增加母猪存栏量,扩大养殖规模,产能进一步扩大。

3)白羽肉鸡等猪肉替代品量多价低,削弱了猪肉的吸引力。

4)屠宰企业库存、资金压力较大,主被动入库意愿较低。

5)老百姓的消费欲望还不够强烈。

6)夏季高温不利于猪肉消费,今年的一些节假日也没有出现消费旺季的现象。

2.对前途乐观的理由:

1)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后期市场消费一定会回暖。

2)部分猪场对后市行情悲观,已提前主动刹车、割肉、退出。

3)一些中小猪场和散养户资金实力不足,融资渠道狭窄,再加上生产经营水平跟不上去,已率先被动去产能,被淘汰出局。

4)按以往惯例,猪价持续低迷,很多猪场会出现管理放松现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爆发重大疫情,将出现大量死猪,从而导致供不应求。

5)通过改善经营模式,加强饲养管理,采取降本增效措施,将完全成本降到年平均价格之下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有盈利的猪场也不少,有的是卖仔猪的,有的是二次育肥的,有的是生产经营水平高的。

二、中小猪场怎么“熬”?

潮起潮落是正常现象,黎明前总是黑暗的。但赶潮需要有实力,等到黎明需要资本支撑。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足够的资金、掌握技术技能、善于经营管理,才能坚持到底,笑到最后。否则,不如提早退出,无须坚持到底。

(一)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

包括老底、家当、各种融资。避免赌博心态,不要盲目扩张、盲目压栏,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熬过漫长的冬天。

(二)优化经营决策

1.调整母猪结构:

1)优化种群:确保每一头母猪都高健康度、高繁殖性能。 

2)暂不引种,减少疫病输入风险;同时,有意识的选留本场优秀的后备母猪,以备行情好转时快速扩群。

3)及时果断淘汰病、弱、残、僵、次猪,提高生产效能。

4)根据资金实力,保持适度产能,增强抗风险能力。

2.合理出栏时间

1)根据行情,及时调整卖仔猪或卖中猪或卖大猪或淘汰母猪或暂时压栏等策略,科学决策,科学运营; 

2)合理饲养密度,不要盲目压栏,更不盲目扩张。要考虑高密度带来的生长减慢、应激、疫病的风险;要考虑高出栏体重对饲料报酬、管理成本的影响。

3)受情绪与预期的影响,受季节与节假日的影响,有时猪价会出现短暂的提升,这时猪场要及时出栏,落袋为安,及时“止盈”。

3.增效降本提质降费

1)保持定力。如何选择饲料、如何确定免疫程序和保健方案,如何把握生物安全的“度”?要有先进的理念,要学会判断,不要被某些舆论带偏,不能为降本而使用劣质产品。

2)增效

A.提高生产效率

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强化人文关怀,对员工多些关心关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提高水电、设施设备、工用具的使用效能。

B.提高生产成绩

加强基础管理,控制好猪场内外环境,提供适宜的饲料营养,加强技术技能的学习培训,把猪群的健康度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猪的繁殖和生长潜能。比如:选择使用生物发酵饲料,提高消化吸收率,提高生长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改善肠道健康度,减少腹泻、便秘的产生,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减少用药成本;减少粪便数量,降低环保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减少有害气体产生,避免黏膜损伤,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3)降本

成本下降主要来源于四方面:提高生产成绩而相对降低成本;通过团购、货比三家,购买优质优价的饲料、动保产品和其他物资,降低生产成本;猪场合理布局、适当提高智能化水平、提高员工生产效率和积极性,改善经营管理,减少各种非生产性成本;通过适度规模、使用生物发酵饲料、采用种养结合模式等,降低粪污处理成本;避免通过使用低劣饲料和低劣动保产品甚至不使用动保产品、减少生物安全投入、克扣员工工资等方式不理性“降本”。生产管理糟糕的企业,最终会埋下祸根,导致疫病爆发,迟早会被行业淘汰。

4)降费

减少死亡、降低病残次弱猪比例是最大的降费途径;减少工用具、水、电,饲料药物储存过程和使用过程的浪费,驱虫灭鼠,使用生物发酵饲料提高消化率,都是降费。

5)提质

提高猪肉品质,生产绿色、美味、健康的猪肉,提高售价,提高利润。据研究和生产验证,使用生物发酵饲料喂猪,可以显著提高猪肉品质。

三、小结

1.养猪行业再次进入洗牌期,部分猪场主动或者被动退出养猪行业,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养猪已不是一个低门槛行业,未来养猪业的竞争是资本竞争,管理竞争,人才竞争,技术竞争,成本竞争,土地竞争,靠资金+技术+管理+经营+信息取胜。行情低时有足够的资金维持正常生产,储备实力,适度规模,均衡生产;正常生产时能做到“投入少、生的好、长的快、死淘少、效率高、费用低、赚的多”。提高效率、降低费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根本,是硬道理。要善于把握市场规律,及时准确了解市场信息,适度规模,适度产能,适时销售。猪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一场一策,差异化发展。

2.“以人为本,以猪为中心”,是集团猪场和家庭农场永远的二个核心点。企业家或者养猪老板竞争的是人格魅力,是否“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即强化人文关怀,包括保障所有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指数,其中确保安全生产应该始终放在第一位,包括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猪场的财产安全、猪群不发生重大疫情、对猪场周围环境不造成重大损害、生产的猪肉产品是绿色安全的。以猪为中心是围绕猪群健康,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密度、光照度、空气清新度、料水洁净度、饲料营养均衡度,满足猪的生物学和行为学特性,最大限度发挥猪的繁殖与生长潜能,生的多又好,长的快又健康,病的少、死的少、淘汰的少,使综合成本降到年平均猪价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