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综合防制 _ 播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综合防制

2023-05-31       

摘要: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蚊媒性人畜共患病,多发生于蚊虫滋生繁殖和活动旺盛的夏秋季节,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该病的传染源为带毒动物,其中猪是最主要的增殖宿主、扩散宿主和传染源,往往通过蚊→猪→蚊循环,使病毒不断扩散。因此,强化对猪群的免疫预防,搞好消毒灭源,切断传播链条,才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传播与流行。

关键词: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综合防制;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畜共患病。本病多发生于7月~10月蚊虫滋生繁衍和活动旺盛季节,猪是该病毒最主要的增殖宿主、扩散宿主和传染源,易感季节在管理不善的猪群中感染率极高,是夏秋季猪场主要流行病之一,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防控。

1   病原与流行病学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自然疫源性疫病。JEV于上世纪50年代首先在日本分离获得,因此又称为日本脑炎病毒,所致疾病在日本称日本乙型脑炎。在我国为了与甲型脑炎相区别,将该病定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JEV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根据基因序列的差异,有五个基因型分类。我国以基因Ⅲ型为主,但近年来基因Ⅰ型JEV在国内多地发生,表明病毒基因型的地域性分布变得愈来愈复杂,病毒地域间的扩散传播已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

本病有夏秋季节多发的特点, 尤其是在蚊虫活动旺盛的炎热夏季高发,以往主要在亚洲及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在多个非乙脑流行国家相继发生,表明该病已突破原有的地域范围,正在不断扩散传播。

带毒动物为该病的传染源,其中猪和马是JEV在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贮存与增殖宿主和传染源。马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与终末宿主,猪是最主要的增殖宿主、扩散宿主和传染源。猪感染JEV后,容易产生病毒血症,血液中病毒量较多,通过蚊→猪→蚊循环,使病毒不断扩散。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库蚊、伊蚊、按蚊等) 叮咬传播,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带喙库蚊传播;猪感染后还可经胎盘垂直传播,此外,野禽和其他哺乳类动物以及冷血动物, 也可散播本病。

JEV对多种动物易感,其中马、猪及人最易感。本病发生有严格的季节性特征,大部分病例集中发生于7月~10月份蚊虫滋生繁殖活动旺盛期,但在热带地区,可长年发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的发生流行与蚊虫的密度曲线相一致,气温、雨量与本病的流行也有密切关系。在我国随地理环境的不同,流行季节也略有不同,如东北地区的流行高峰在8—10月份,华北地区在8—9月,华南地区在6—9月份。

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猪群对于本病高度易感,感染后一部分患猪有比较明显的症状,临床上以发热、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病变为特征,虽然绝大多数病例在病愈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不再复发,但一旦感染,容易产生毒血症,成为带毒的传染源。

临床诊疗表明,仔猪和育肥猪往往发病突然,病初体温高达40℃以上,吃食减少或停止,精神萎靡,喜卧嗜睡,流有浆液性或粘稠性鼻液,大便秘结,尿液发黄;继而部分猪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或四肢痉挛,肢体震颤,关节肿胀;或后肢麻痹,走步跛行;或磨牙吐沫,摇头转圈,盲目冲撞,最终会因麻痹瘫痪而死亡,病程一般1—3天。

妊娠母猪感染后,常有高热、流产、畸形胎、死胎、木乃伊胎及子宫炎等。公猪感染后以睾丸肿大发炎,性欲减退,精液品质差,繁殖性能下降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睾丸肿胀、阴囊发热,指压有痛感,数日后虽然睾丸肿胀消退,但逐渐萎缩变硬,最终丧失精子形成功能,致母猪屡配不孕,严重影响猪场的繁殖力,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病理检查,妊娠母猪常见死胎或流产的胎儿脑腔水肿,俗称“无脑儿”“空脑儿”, 脑膜和脊髓充血, 皮下水肿, 淋巴结肿大充血,胸腹腔积水,胎盘水肿出血;部分胎儿中枢神经组织发育不全,组织学检查可见非化脓性脑炎病变。公猪可见睾丸实质性充血、出血和有坏死灶; 睾丸硬化者体积缩小, 与阴囊粘连, 实质结缔组织化。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并结合病理剖检等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须进行血清学检查或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方法有血凝抑制、补体结合、乳胶凝集、酶联免疫和免疫荧光试验等。病毒分离是对疑似本病流产或早产的胎儿, 采集脑组织, 将其制成悬液, 接种于敏感细胞或乳鼠脑内, 进行病毒分离来确诊。

3   综合防控,对症施治

目前,对猪乙型脑炎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预防控制该病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疫苗;同时,要加强疫情监测,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灭蚊,减少蚊虫叮咬;加强宿主动物管理,对病死畜禽及流产胎儿等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等,只有消灭环境中的病原体等传染源,切断猪—蚊—猪的传播链,才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传播与流行。

3.1  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乙脑病毒经蚊子叮咬后会在禽畜和人际间相互传播。填平坑洼,疏通沟渠,排除积水,清除杂草,勤打扫圈舍,随时清理粪便污物,避免蚊虫孳生;加强日常管理,猪舍通风口和门窗钉防蚊纱,圈舍内放置多功能防蚊虫设备,定期喷洒绿色杀蚊药物灭蚊。

3.2  强化免疫接种,减少病毒的扩增与贮存。根据本地区及本场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方案,定期适时接种乙脑疫苗,不但可以预防乙脑流行,降低猪只的带毒率,还能增强猪群的特异性抵抗力,控制本病发生传播。

3.3  加强宿主动物管理,对病死畜禽及流产胎儿等可能的污染源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生乙脑疫病时,必须按照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严格采取隔离、消毒、扑杀等控制扑灭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对患病动物、病死猪以及流产胎儿、死胎、胎盘、羊水等生殖道分泌物均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猪舍和饲养管理用具及污染场所彻底消毒;同时,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对当年生仔猪或未经过夏秋季节的幼龄猪及从非疫区购进猪的管理,因为这些猪未曾感染过乙脑病毒,一旦感染,则容易产生毒血症,成为传染源。

3.4  发病后及时隔离,紧急对症施治。

4  加强灾后管理,严防灾后大疫

夏秋季节是自然灾害高发多发期,在遭受洪涝、地震等灾害后,受灾地环境状况脏乱不堪,地面积水严重,土壤中的病菌被水冲出,死亡畜禽和各种污物随水流动,极易污染水源环境等,导致各种传染病的流行。为了防止灾后乙脑在人畜间的发生与传播,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灭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

5  小结

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中小型散养户众多,分布面较广,管理比较粗放,生猪又是该病毒最主要的增殖宿主、扩散宿主和传染源,实践证明,如果猪场免疫和灭蚊工作认真,可大大降低发病率。

临床诊疗表明,猪群感染乙脑病毒后,虽然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但病毒在其体内可增殖,侵入血流,引起短暂的病毒血症,成为乙脑病毒的暂时贮存宿主,经蚊虫叮咬后反复传播,极易构成猪—蚊—猪的传播链条,因此,切实采取上述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链,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关键。

此外,乙脑是人畜共患病,发病猪场除按照规定实施紧急控制和对症治疗措施外,猪场饲养管理人员还应加强个人防护;同时,在人群流行前检查猪的病毒血症和蚊带毒率,可预测当年人群的流行程度,并通过猪的免疫预防,能够有效控制本病在猪及人群中的流行。